形成“创意无限”的圈子
做出杰出贡献的研发人员能够进入极具声望的卡尔顿协会,这个协会的会员皆是3M公司最优秀的人才,他们拥有极大的自主权及丰富的资源,能够随心所欲地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研究。
将有影响力的创意“传播”出去
此外,研发人员如果开发出新技术并成功地与其他部门分享,便可获得技术分享奖。通过这项措施,3M公司不但鼓励了员工创造新意,同时也鼓励了他们将有影响力的创意传播出去。
设立“创意支持”奖
对于支持新创意的部门主管,公司也会给予奖励。
让“创意结果”说话
3M有一条所谓的30%规定:30%的年收入必须来自于过去4年内上市的新产品,这项规定会影响到主管的年终奖金。
此外,如果新产品销售状况不错,发明新产品的员工还有机会主导这项计划甚至领导整个部门,这是极佳的晋升渠道。但是如果新产品研发失败,工程师和主管将在薪水不变的情况下,恢复到之前的职位。
在3M公司,“聪明的失败”不会受到惩罚。3M的新业务发展计划中,还有一项“黄金阶梯”奖,颁发给每年最成功的创业计划。这些奖励机制的最终目的是鼓励部门主管及研发人员构思出能够上市的新产品。
有“利润分成”的权力
最后,3M公司通过利润分成计划将公司利益与员工们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
文化决定员工努力方向
由于3M文化强调公司的成功有赖于持续生产新产品的能力,因此所有员工都努力开发新构想。
案例2:GE的不断改良
不断改良是指公司通过计划-实施-检查-改善(PDCA)的循环,持续改良既有产品、技术、服务及流程,以达到学习目的的学习方式。采用这种学习方式的组织通常要求员工高度参与,参与方式包括群策群力、质量圈、问题解决小组或自我改良团队等,并且以客观数据为基础,通过亲历亲为不断改良现有技术、产品和流程,满足内部和外部客户提出的各种需求。丰田、本田、迪士尼乐园等都是持续改良的模范企业。
GE是各种学习方式都运用得很好的公司。这里,仅用六西格玛质量活动介绍其对不断改良学习方式的运用。
总裁亲力推动
1996年,总裁韦尔奇宣布GE将要开始六西格玛行动,并预期将在4年之内使GE成为一个六西格玛公司。
在项目开始的第一年,员工没有很重视这个新项目。面对这种情况,韦尔奇意识到他必须要让员工非常确切地知道这个项目是怎么一回事。更重要的是,他要让员工知道在这场行动中要扮演什么角色。于是,他开始亲自推动这个计划,在各种开会中谈论它,并分发名为“目标和旅程”的小册子给每个员工。这个小册子只有6页,简要介绍了六西格玛。小册子的内容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就是,GE将投入巨大的资源和时间开展该项目,作为GE员工,要么进行这个项目,要么离开。
1997年5月,韦尔奇发布了推动六西格玛培训的指令,严格要求所有GE员工必须参加六西格玛及其培训,并且有明确的时间要求。六西格玛项目就这样在GE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严格培训每位员工
为了实施六西格玛,GE提出了对员工的各种要求:重新接受各种有关培训,能了解并应用六西格玛的工具,能利用数据对自己的工作做决策,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工作是如何影响业务量和客户的,发挥优势、应用最佳的作业方式以及将指导别人作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职责与责任。它要求所有人员,包括市场营销人员和勤杂工都采用像工程师那样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所有的工序,包括电话应答,或装配飞机,都要按照六西格玛的要求,出现误差的可能性都要缩小到百万分之3.4以下,达到99.9997%的精确度。质量管理不再是那种目标不清,只是笼统地说质量有所改善的实践,而是根据顾客的要求来确定具体可操作可量化的管理活动。对顾客特别有帮助的项目就会受到高度重视。
训练出专职“黑带”
在GE,六西格玛的实施由经过严格培训的被称为“黑带大师”和“黑带”的员工来带领和指导,他们时刻活跃于各种项目中,努力消除一切误差(“黑带”这一术语借用于空手道,意味着大量的意念和实践训练)。
训练“黑带”要花费4个月的时间,但要成为一名精通各种分析工具的“黑带大师”,得花费两年的时间。要获得正式认可的资格,“黑带大师”还必须主持20个获得预定可节省效益的项目。
……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获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